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2013-08-05
|
“西游”新说
题记:“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大闹天宫章节)
年少轻狂之时,读过一本名为《悟空传》的小说,悟空不羁的反抗精神深深打动了那时的我,因为那本书才知道,一本《西游记》可以幻化出这样的视角来解读。在随后的多年时光里,对《西游记》愈发感兴趣。
“佛曰:在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不同的月亮。”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由于各自过往经历不同,也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最近对《西游记》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笔者与诸位分享,一家之言,如有偏颇之处亦是难免,权当心得交流便是。
在笔者来看,《西游记》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哲学巨著,师徒四人取经的的故事其实讲的是如何达到“佛”之境界的故事。
师徒四人都代表着一种意象,而非表象。
老大唐僧:唐僧的意象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任何大本领和能耐,唯一一个能耐就是“紧箍咒”也就是约束大徒弟“悟空”的杀手锏。
大徒弟悟空:即孙悟空,作者用极其直白的语言已经告诉了大家,大徒弟的意象为:悟空,即觉悟万物皆空。
二徒弟悟能:即猪悟能,意象为:觉悟各种能力和技能。
三徒弟悟净:即沙悟净,意象为:觉悟了纯净和净澈。
先搞懂师徒四人的意象后,整部书就变的异常透彻起来。整部书的真正内涵也就水落石出了。《西游记》说到底,一个人就是若想达到一种大彻大悟充满智慧的境界,首先第一点要学会“悟空”即放空自己,不给自己设限,不降自己圈在一个固定的角色和行为模式中,才能更加灵活和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在这世界上;第二点,光能“悟空”是不足的,因为若想活的更好更幸福,须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这一技之长就是“悟能”,即认真学习本领和各种技能方可扬名于世,有所成就;第三点,有了“悟空”“悟能”也不圆满,因为即便有了无我的境界和通天的本领,若是心怀鬼胎,情操不正也无法长久,所以必须“悟净”,即自我反思,知错必改,时常净化内心,出淤泥而不染,在这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里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灵。
这也只是成“佛”之路的第一步,凑足“师徒四人”,达到“悟空”、“悟能”、“悟净”的境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人生在世,路漫漫其修远,在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每天每日都在上演“九九八十一难”,这些磨难就是考验与淬炼,在艰难险阻面前,“师徒四人”矛盾重重,最大的矛盾就是师傅与“悟空”的矛盾,这样的矛盾最激烈的是“三打白骨精”和“六耳猕猴”。这其中的含义,不用解释,相信大家也能明白了:人的最大烦恼就在于无法“悟空”,总是在人生的变数中,自我设限,画地为牢,总是徘徊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漩涡中,也就产生无尽烦恼。而每当与“悟空”发生激烈矛盾的时候,师傅就大念“紧箍咒”来制约“悟空”,因为“悟空”的境界是双面刃,“空”的境界若是没有“紧箍咒”的约束就会变的毫无方向和是非不分。所以,“观音菩萨”赐给“唐僧”的唯一法宝就是“紧箍咒”,这样才能在“悟空”境界发生混乱的时候,找到平衡点。“悟空”不仅与师傅矛盾重重,与“悟能”也是极其不对付。想想他们各自所代表的意象,你就豁然开朗了,因为“空”的境界和“能”的境界确实存在矛盾,因为既要你放空,又要你勤奋学习各种能力,这本身就是有矛盾的,所以悟空与八戒总是相互诋毁。而“悟净”最老实,什么话都说的很少,“悟净”代表着最纯净与善良之心,人之心,性本善,所以师徒四人,就“悟净”是老好人,也就不难解释了。“悟净”出家前的经历也颇为有趣。他曾经是卷帘大将,犯了天条,在流沙河中做一赤发食人魔,用骷髅头骨编制项链,在师徒四人中,可谓最“恶”之人。但是出家后,在四人中最为老实。这也就证明了一个辩证法:“知道了什么是恶,才知道什么是善良和纯净。”所以“悟净”,出家前最恶,出家后最老实,也就不难解释原因了。
但是笔者认为《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是“最后一难”: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见到如来老佛,取回真经,被老龟背叛掉入水中,经书也全被浸湿,这时才发现,辛辛苦苦得到的经书,竟然是“无字天书”。看到这里,笔者十分痛快淋漓。这种“意向”在九九八十一难中作为“最后一难”,精彩绝伦。这最后一难的意思是,即便你领悟到了很高深的境界,即便你历经万般磨难,但是仍要时时反思,时时自省,稍不留神,之前所有成果都会在这婆娑世界中化为无字天书。这“无字天书”代表着迷惘和迷失,九九八十一难,就是在功成名就后,若不小心,仍会“晚节不保”前功尽弃。所以在最后一难,经历后,师徒四人又重返如来老佛处,才取到真正的“真经”。算是功德圆满。
“真经”也是一种意象,师徒四人苦苦追寻的真经代表着人们苦苦追寻的“理想”,你为了达到所期待的境界或生活,在人生的种种磨难中,咬牙坚持,不松懈,不放弃,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而师徒四人依然成佛,真经不是为了自己取的,而是为了东土大唐的民众去取的,也就明白了其中含义。佛是不用念经的,因为经是给人读的,经是佛说的话。而《西游记》最深刻的内涵是:希望人们在人生的历练和修行中皆可成佛。
最后,笔者要说一个自己最不敢解释的意象:“佛”!笔者开篇就说过:在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不同的月亮。“佛”在笔者看来并不是神通广大,想什么来什么的无上神灵,而是能够“悟空”“悟能”“悟净”的普通人!能达到“悟空”“悟能”“悟净”三重境界,即可将不可能化为可能,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创造无上幸福。
结尾语:“佛在心中,你说它做甚?不如放屁!”(选自《悟空传》)
(人力资源科 夏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