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园地

您的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雪窦山记



发布时间:2015-07-31 12:00:00   
管理员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07-31

                                     雪窦山记
    七月二十六日,我们新毕业大学生到宁波项目的第二日。为给我们放松心情,尽快适应项目工作环境。项目部决定让综合办杜姐带领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誉有“四明第一山”之称的奉化雪窦山。
    踏入山门,入眼是一片群山起伏,山间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正值酷暑当午,林间飘来习习凉风,吸引我们迈步深入。进入山间,一条青石小路蜿蜒向上,指引上山道路。沿台阶向上,不时看到一座座亭台林立,颇具古风,游人纷纷休息留念。继续向前,拾级而上,见得御书亭又向上百步阶,行走间耳听得落水击石,声势浩大,又见水流如柱,飞流直下,石壁上书“千丈崖”,三字虬劲有力。沿水流向下可见水击成潭,潭水碧透,寒气袭人。有诗云“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驻足片刻,在鼎沸人声中欣赏水龙激荡,动静之下感悟自然的魅力,好像与自然融为一体,随之呼吸,随之行走。
    复前行,踏青阶少时便至妙高台,可见一幢洋楼矗立,听闻是蒋介石故居,上有中正手书“妙高台”,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树一帜。有趣的是,院中有两座亭分别为“栖云亭”和“晏坐亭”,栖云亭乃是中式结构,专供蒋介石与男宾游玩,而晏坐亭乃是西式结构,稍低于栖云亭,供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与其女宾游玩,象征上世纪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碰撞的分歧和统一。院中气息仿佛引人回到旧时,屋内按战争时期原貌还原陈设,无论是战时的部署图还是机要室中的电台电话,无不透露出战争年代的事态严峻。参观过后不禁令人深思我党动乱年代革命的艰难,更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稍憩片刻原路下山,青石路向东,越过一条湖中小道,远远便望见一尊露天弥勒巨像端坐莲花座,法相庄严,不禁加快脚步。与山上景色不同,这里一片庄严景色,雪窦寺前耸立门楼,上书“大慈佛国”。雪窦寺,全称为“雪窦资圣禅寺”,九峰环抱,瀑布齐鸣,景色秀丽,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誉,乃是东来佛主弥勒佛的道场。入得寺内,看到宝刹香火旺盛,不由得心怀虔诚,耳边飘来洪钟梵唱,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如壮志凌云,气贯长虹,时而悠扬柔和,如行云流水,濯濯洗心。置身于此,我似乎看到诸佛菩萨的眉间毫相照耀着我们,天龙八部正在云霄中护着伽蓝。塔院青砖黛瓦,一尘不染,周围苍松翠竹,真是竹影松涛皆道韵,花香鸟语尽禅机。站在塔院里,可以与露天弥勒大佛遥相呼应。大雄宝殿前,明王庄严,天王护法威武。抬头仰望,大佛笑容可掬,慈悲地注视着芸芸众生。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我跟随人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莲花宝座上,仰视佛主,似乎体会到什么叫做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也许大家都心怀虔诚,周围很静,但我却心潮澎湃,据说大佛抬起左脚,是表示佛祖将要从兜率天宫降生到人间。大家争相拥抱佛脚,据说可以保佑吉祥,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寄托。极目远眺,藏在竹行幽深中的太虚塔院尽收眼底,正午阳光普照,洒在佛陀身上,映照得群山都散发着光芒,仿佛佛光普照。
    阳光西沉,我们款款下山,结束了洗涤身心的一日旅程。伴随着午后的习习暖风,不禁对这一日旅程心怀感触。这次登山使我们心中完成了对新工作的过渡,更加顺利的融入一个新的家庭。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向往,也对日后的工作充满激情,实在感触颇多,不虚此行。


                                                ■段天祥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