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2015-12-07
|
贵州省领导到现场观摩后赞道:你们是——
贵安速度的“创造者”
在贵阳市贵安新区马场科技新城南部,东至东纵线、南至新寨村、西至凯掌水库、北至黔中大道的2.2平方公里内,一片空旷之地仅历时9个月时间就矗立起一栋栋挺拔的建筑物。综合服务大楼旁边的主卡口上“贵安综合保税区”几个大字庄严而醒目……这就是中交一公局北京建筑分公司承建的贵安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项目。贵州省领导多次到现场观摩后赞道:你们是“贵安速度”的创造者!
贵安综合保税区是贵州省一号工程,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由综合服务大楼、查验监管库、研发中心、通用厂房、通用仓库、保税周转库等十个单体组成,合同额5.15亿元。于2015年1月19日被国务院于正式批准设立,2月完成规划编制,3月全面启动建设,11月10日通过省级预验收,并计划于12月中旬进行国家验收。实现了“当年审批、当年建成、当年验收”的目标。这样的建设速度在全国保税区建设中还属首次。如今,“贵安速度”已经成为北京建筑分公司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而这张名片背后凝聚着建筑分公司人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和高昂的工作激情。
做贵安速度的创造者
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贵安综合保税区的每一个使命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公司总经理闫广东组织召开全体参建员工动员大会时强调,贵安综合保税区项目是公司树形象的品牌工程,对公司进入贵州省建筑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要“以进度为先”,加大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合同工期目标的实现。据此,公司将管理重心前移,组织班子成员对工程的前期施工进行了缜密的策划,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方案超前筹划,从人员安排、物资投入、技术引入和激励等多个方面,多措并举加快施工进度。
人员安排保障进度。公司从各项目抽调了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成立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敢打硬仗的项目管理团队。任命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为贵安综合保税区项目的总指挥,统筹制定项目管理的重大决策,处理各类重大紧迫的进度、质量、安全等问题。同时,公司将帮扶战线前移,主要领导和业务科室人员轮流到项目驻点,处理突发问题。期间,闫总多次亲临现场驻点,与业主、局领导积极沟通,制定抢工措施,要求主要分包单位负责人现场驻点,解决施工资源不足等实际问题,为工程顺利完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物资投入加快进度。制定明确的物资设备进场计划,提前招标,确定厂家。综合服务大楼幕墙的石材和玻璃供应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项目便派管理人员进驻厂家,督促生产。加大人员和物资设备投入。项目每天派人统计各劳务分包单位的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数量。如不满足施工需要,项目领导便及时对其约谈,签订目标责任状。如仍行不通,便对该分包单位的施工任务实行切块管理,将其切块分包给劳动力充足的队伍或重新引进施工队伍。
技术引入加快进度。公司首个BIM工作小组在贵安综合保税区成立。BIM工作小组以前瞻的视野,将数字信息仿真模拟技术引入建筑施工管理之中。在项目建设伊始,利用BIM建立可视化模型,使得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在宏观上对其认知,减少了返工次数;并通过多专业管线碰撞将安装专业管线综合合理化布置,提升吊顶高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充分利用BIM的模拟化特点,对超高超大高大模板支设工序进行模拟,预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将任何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及时对施工工人进行动态交底,使其直观了解过程当中的细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三维场布的利用,让有限的施工场地井然有序,减少了倒运次数,也节省费用与时间。
激励加快进度。项目的奖惩制度与业主的考核奖惩同步,使整个考核机制紧跟业主的进度指标,对分包队伍奖惩合理,极大地鼓舞了参建队伍的斗志,调动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整个施工期间雨天时间约占50%,共经历暴雨10次、持续多天的大雨15次,这对抢工来说几乎是最大的阻碍,项目将“小雨大干,大雨小干,没雨拼命干”贯穿始终,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工序,让怕雨的工序错开雨天,并每周给工人发一套雨衣、每区域准备同等面积的遮雨塑料布、每次雨后检查所有支撑塔吊等设备设施等等措施应对,使项目建设迅速全面提速。
“可敬的贵安速度!”短短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8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领导再次造访工地时惊叹,几栋现代化建筑物好像从空地上突然“长”出来一样,“贵安速度”令人震惊。北京建筑分公司成了“贵安速度”的创造者,在贵州市场闯出了牌子!
做一局房建板块的引领者
尽管项目面临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屋面钢结构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为喀斯特地貌,施工难度较大的实际问题,闫广东总经理仍然坚持“铸就精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的理念,提出要争创“黄果树”杯及贵州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的目标。
项目以创新技术为先导,采用新技术、高科技设备,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针对贵阳地区地下多溶洞地质,且地勘报告无法反应溶洞的具体情况,桩基时常出现无法确定大小、深度及走向的溶洞,项目部采取提前补勘尽量摸清情况、发现溶洞及时下钢护筒、过大溶洞采取继配石或低标号混凝土回填的方式,及时处理了溶洞难题。针对综合服务大楼高空10米大悬挑钢结构,由于距地50米高度,有悬挑10米的钢结构坡屋顶,钢结构安装及面板装修难度大,项目部独创性地研制了高空悬挑作业台车,方便解决了此部位的施工难题,现该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已获得受理。公司和项目部就是凭借着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肯于钻研,创新科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目前,项目科技研发17项、申请国家级专利8项,陈建刚QC小组《提高填充墙构造柱观感质量优良率》课题获得北京市“优秀QC小组称号。
同时,项目积极践行局“管理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的施工管理模式。其中,“管理模块化”推行土建、机电模块化,安全管理模块化、进度管理模块化、物资管理模块化等。创新采用Project和BIM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利用BIM技术解决一些现场不易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Project技术同步编辑进度和管理进度时间,实现技术准备和现场问题的解决。在装修和安装阶段采用模块化的专业分包管理模式有效利用了专业分包的施工技术、经验和运作能力合理的将各个专业分包相结合,将其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项目的整体运营中形成有机运作的团体。
做专业人才的培育者
建设发展,终要靠人。“贵安速度”背后,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锐之师”。项目领导班子平均年龄 33岁,各部门负责人平均年龄29岁,项目部人员平均年龄27岁。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但凭着“以一抵十”,甚至“以一抵百”的工作状态,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豪气,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气神在这里提振,“贵安速度”背后的非常之力和非常之勇,推动着北京建筑分公司专业人才的成长。项目一方面积极开展“月评双优”活动,以榜样模范的力量激励青年员工努力学习,坚持学习;一方面组织各项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竞赛,从基础培养青年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项目领导大胆放权,将青年员工们派到现场,去听、去学、去看、去记,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勇敢去拼、大胆去干,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而他们的教导不仅限于言传还有身教,和项目部普通基层工作者一样,项目部领导办公室里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建筑现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和深夜披星戴月、步履蹒跚的他们。
正是在这样兢兢业业的领导班子带领下,这群热血青年正在飞速成长,而他们当中更是涌现出一批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工作者。2015年刚毕业的施工部杨东,勇担重任,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虽面容略显稚嫩,但与现场工人沟通技术问题上却显示出这个年纪少有的成熟和老练。2013年毕业的王宇浩是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技术部长。作为联系起设计院、业主、施工队三方的桥梁,他总有打不完的沟通电话,总有查不完的技术资料,正是这股冲劲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得他在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负责综合服务大楼总协调工作的工程部部长江上坤经验较为丰富,在日常的现场施工中善于总结和创新。综合服务大楼楼顶需要悬挑10米,为节约生产成本,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大胆的创新精神,硬是用搭架子和滑块的方式代替了300吨重塔吊,完美完成任务。为了保证工期,自开工后就没有回过家,只能在电话这头感受着女儿喊出第一声“爸爸”的喜悦。经过“贵安速度”洗礼的青年人更加成熟、更加睿智,成为北京建筑分公司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5年北京建筑分公司实现三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个“三步走”的开元之年。贵安综合保税区项目的完美收官为北京建筑分公司跨越式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年产值最高、建筑面积最大、建设单体数量最多、施工速度最快、科研立项最多、最受国务院、省、市、局等各级领导瞩目……贵安综合保税区项目创造了北京建筑分公司多项之最。“贵安速度”产生的正能量,正推动着北京建筑分公司的发展。正是这种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拼搏精神,不但赢得了业主的肯定和信任,也擦亮了公司在贵州房建市场的品牌。2015年10月,贵州再次传来捷报:北京建筑分公司中标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9.7万平方米,合同额接近9亿元。北京建筑分公司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现场保市场”的市场开发战略,也为“贵安速度”的创造者们以最有力的强心剂,引领者他们大胆创新、在房建行业“自强奋进、永争第一”的脚步。
■洪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