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园地

您的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巧用“互联网+”安全管理实现大突破



发布时间:2016-03-02 12:00:00   
管理员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6-03-02

              巧用“互联网+”安全管理实现大突破
                       ——公司应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文明安全建设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摘自李克强总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建筑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亚洲非洲互联互通、境外自贸区建设、产业转移、让标准走向世界等“走出去”战略影响下,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文明安全标准化建设,提高自身竞争力是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中交一公局北京建筑分公司立足前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数据等技术搭建了工地信息化平台,在宜昌一中新校区项目和贵安综合保税区项目工地分别应用了基于wifi的工地视频监控远程交互系统和工地门禁安全信息集成系统,使文明安全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公司在施项目位于施工条件越来越艰苦的贵州、四川等地区,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受到时间、地理等限制,现场隐患问题得不到及时反映,造成管理效率低、难度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据此,一公局北京建筑分公司探索开发了基于wifi的工地视频监控远程交互系统,在宜昌一中新校区项目率先应用。借助施工现场布置的wifi信号,安装在现场的移动有声监控摄像头与电脑、手机等远端管理终端实现信息交互,通过云服务软件,管理终端可随时随地监控现场情况,召开现场作业面视频会议等。此系统方便了各项目驻地之间、与公司安全等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为项目部和公司管理者实时了解现场动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止违章现象,监控隐患整改提供了极大便利,善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形象,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为公司安全发展提供动力。
    工地门禁安全信息集成系统是作业人员安全信息与工地门禁设施的联动,在贵安综合保税区项目得到应用。工人刷卡进入现场时,通过云服务、wifi等技术,将个人身份信息、工种、接受安全教育情况等信息传输到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并在现场显示屏实时显示。有效监控工人受教育情况,避免未接受教育就上岗的情况发生;系统还可统计记录工人工种和上岗情况,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工地文明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支持。贵安综合保税区项目和宜昌一中新校区项目分别荣获贵州省“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和宜昌市“安全文明施工现场”荣誉称号,荣誉的取得是我们推广应用这些技术的最好见证。
                                              ■ 顾鲁宁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