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2017-12-26
|
历史的息烽,息烽的历史
“这世界就是这样,善良者一定受尽残害,丑恶者一定在人头上,我和千千万万的同志就为着毁灭这些丑恶不平而不惜牺牲生命,总有一天,我们要胜利的!”这是英烈陈策同志在息烽狱中所书。
清晨的阳光扫去一夜的霜降,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位于息烽县原国民党集中营,蓝天远山,眼前所及一切都欣欣向荣,似乎这片土地从未有过动荡一样的宁静。
车停到纪念馆广场,映入眼帘的息烽集中营,心揪了一下,似乎连空气都有历史的味道在蔓延。四周一片沉静,广场的一边便是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深灰色的墙面,支着格子型的钢架,犹如牢笼般钳制着你的心,这样一幢大气而庄严的结构式建筑,让前去参观的人,不禁肃容以对。
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的8年间,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据馆内讲解员介绍,国民党在这里修建了这座集中营,与望龙门看守所、白公馆监狱统称为国民党军统的三大集中营。和别的集中营不同的是,息烽集中营并不受其他司法部门的管辖。在三所集中营中,息烽集中营管理最严、杀人关人最多,所以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而白公馆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称“中学”和“小学”。军统抓获的人先经过“小学”、“中学”关押审理后,案情重大的才被送到息烽集中营,军统内被称之为“升学”。息烽集中营当时关押的都是有头有脸的“政治犯”,而且里面的人被杀或者被放,都不经过任何司法机关审判。而息烽县,曾是个人口只有2000多,军统人员竟有15000多人的军统大本营。
从历史纪念馆走出,就来到集中营原址,这里的每一间牢房,每一副枷锁,都记录着曾经的忠魂烈骨。四周灌木丛生,热血洒过,这片土地的温度永不消散;英魂留驻,草木也有了深情。留一束鲜花,寄托一片哀思,便是我这个后人此刻唯一能抒发感情的方式。历史面前,沉默表达了所有的敬畏。近7年的时间里,先后有600多人在此被秘密杀害,罗世文、马寅初、黄显声、杨虎城等知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曾被关押于此。不知道那些为革命失去生命的英烈们,他们的英灵是否还潜藏在这一片纤草尘土里,看着这朗朗乾坤,猫洞里残留的血腥,早已随风而逝。
今日的我们站在这里,感受着逝去的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见证着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那段黎明前的阴影,细细聆听导游讲解,回想此间发生的一切残酷境遇,实在令人发指。毛骨悚然之时,又心生愤慨。让历史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继承先烈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使命。(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