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2013-05-20
|
走进渣滓洞
5月10日上午,我和几个同事有幸参观了渣滓洞。之前也参观过一些红色旅游胜地,但是都没有渣滓洞给我带来的震撼强烈。
渣滓洞原为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现在看来,应该说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它地处青山之坳,近有潺潺流水之声,空气清新得很。当我好奇地走进这个“犯人”集中营时,顷刻之间便把我拉回了从前。
这个不大的类似四合院式的院落内,到处可见劝降的词句。“青天白日”的标志下,几簇鲜花显得那么地刺眼、不舒服,远没有那烈士遗像下,不知是谁放置的那束百合看着迷人。每间屋内都陈列着一些图展,向游人叙述着那段历史。
我追随着一个旅游团聘请的讲解员,听着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这是我遇见过最好的讲解员,无数遍重复讲解着故事,却未显其厌烦。她讲得很投入,我一直在边上仔细地听,共鸣时见她眼眶中噙着泪,我也是阵阵鼻酸。
当我走进一间挂满烈士遗像的房间时,我的第一感觉便是震撼:这个房间不像别的屋子那样经过修缮后靠一些图片、陈列物和讲解才能将人拉回历史。在这间屋子的一面墙上挂满了烈士的遗像,也有的连照片都没有留下,单调地写着名字。不用任何诉说、不用任何讲解、也不用任何修饰,你都无法抗拒对这近两百名烈士的敬仰和崇拜。他们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着正气,面容带着慈祥;他们是饱读诗书的青年,换作当下,我敢断定,会有很多成为政客、学者、商业精英或是偶像明星。而他们的生命却终止在了这个小小的院落,灵魂瞬间在这里永恒。我很赞赏他们的忠诚,更钦佩他们的坚毅,为了他的国家、他的信仰、他的朋友,坚守着承诺。我也很痛恨、很迷惑:都是一个民族的兄弟,都在一江之水旁长大,有的还可能以前是乡邻或朋友,却又为何相煎太急,为何在全国都解放近两个月后还要痛下杀手?下令之人、执行之人,难道他们也是为了信仰,为了忠诚才出此下策?回去的路上我想到了答案:那不是什么忠诚,更谈不上信仰,那只是最后的疯狂,是他们无法洗净罪恶的最后的歇斯底里。
快要离开那间屋子的时候,我最后又仔细地看了一眼放在第一位置的江竹筠:一个长得清秀弱小的川籍女人,却迸发出了如此之大的力量,让邪恶胆寒、令正义动容!!
(安全科 董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