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园地

您的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读书之境界



发布时间:2013-10-08 12:00:00   
管理员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3-10-08

                            读 书 之 境 界

  今人生活的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到处是地产开发,楼盘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连接成片;另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现代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道德缺失,时常做出一些得不偿失或有悖伦理的事情。静心读书,对现代人来说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孔子、孟子、庄子这些古时才有的圣贤大儒,郭沫若、曹禺、朱自清这些20世纪的文学巨匠,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上个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知名作家正在逐渐被人淡忘,只是身影偶尔出现在电视银屏或是名字见之于报章,做着一些与文学不搭界或者边缘化的事情。有的干脆当了官员,有的下海经了商,已很少有精品问世。到是王蒙老先生,毅然辞掉了文化部长一职,躲进北京西山的一处农家小院,潜心读书立说,著述颇丰。像王蒙老先生这样,在当今可谓凤毛麟角。如今几个活跃文坛80后作家的作品,多属“快餐文化”,只博得人们一时心灵的快慰欢愉,一笑之后,什么都不记得了,字里行间难以找寻厚实的文化底蕴。我经常徜徉流连于南宁的几大书店,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书甚少,读后有保存价值的书更少,常常是憧憬而去,悻悻徒手而归。曾叹息:当今怎么就出不了像雨果、托尔斯泰、巴金、谢冰心等这样的大家?是时代的原因,还是当今的人出了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在想,一个没有水准的作家,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够,是根本写不出像《红楼梦》这样的传世之作的。有人曾对高鹗续写的后40集多加指责,说他本人是腐儒,是朝廷的御用文人,认为续写的不好,我却不这样认为,倘若高先生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无论如何也续写不出来的。因为续书往往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最近读了北大法学博士钱弘道先生的《弘道物语》一书,对这一观点更加笃信。钱先生天资聪慧,读书破万卷,行得万里路,厚积而薄发,加之勤奋,信手成章,文章针砭时弊,发人深省。钱先生是在用心写作,是在立言,100年以后,钱先生的文章依然对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时下红尘中诱人的东西实在太多,诸如麻将、上网玩游戏、扎金花、斗地主、歌厅、桑拿、酒吧,很多人乐此不疲,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和一时的快感,哪还有时间安心读书。
  读书是需要境界的。身在穷乡僻壤可以读,身在红尘闹市也可以读。古人为读书曾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取光,或是在寒窑中秉烛苦读,这是何等境界!我读中学时有一篇课文叫《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介绍了自己年轻时在穷乡僻壤刻苦求学的经历,那种读书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动不已。毛泽东老人家年轻时还曾刻意到闹市中去读书,目的是检验自己的抑制力,做到不被闹市所扰,不被闹市所诱惑,安心静气读书,最终成为一代伟人。不要说毛打江山的功绩有多么大,就是毛在文学上的造诣后人也没有几人可以齐肩。
  读书要读出三种境界,方可说有一点正果。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读书概括为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也。这三种境界,只有人在尽力摆脱了尘世世俗之扰,少许功名利禄之心,持之以恒,方能达到。
  古人各方面条件难以企及今人,确能安心静气读书,我们今人在物质得到满足以后,还往往为了追求一点蝇头小利或是一些眼前的利益,竟变得心神不宁,魂不守舍,拿不起,放不下,没有心思安心静气读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一种短视。读书能养气,读书能丰富人的内涵,读书能学而优则仕,读书可以使人长本事。很多人是知道这个道理的,要不为什么死气白列地逼迫自己的孩子去读书,不惜花重金送孩子到名校、到重点学校或者出国去读书,就是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奔个好前程。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说的是多么的形象,只有真正钻进去的人,才能领略到颜如玉的美妙,才能看到真正的黄金屋。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刚恢复高考之时,那时的人们生活虽然很贫困,但读书的热情却是空前的高涨。在城市、在乡村,在工厂、在田间,在书店,在公共汽车上,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如饥似渴读书的身影。因为人们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目标,为了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发奋苦读。
  读书不能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如果功利性太重,那读书人就成了书的奴隶,不能感知读书的快乐。小孩子读书往往是为了应试考试,具体有多少快乐,我不敢妄言。但做为成年人读书,如果功利色彩太重,那就不能做到气定神闲,是如论如何也不能达到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中的任何一种。
  嗟乎,不管时世如何变迁,读书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总在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但要见之于行动,要去身体力行。                            
                        (肖云)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