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园地

您的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青年园地 >

祝中交一公局再创辉煌



发布时间:2013-11-27 12:00:00   
管理员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3-11-27

回忆录
                          祝中交一公局再创辉煌

  在庆祝公路一局五十周年华诞的大好日子里,我作为原公路一局的一名老职工,公路一局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工程第一师的一名老兵倍感高兴和荣幸。我在这个光荣的集体里生活了40年,由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的农村青年,学习锻炼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公路桥梁建设技术的中层干部。虽然后来我所在的公司划归到了路桥建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但我对公路一局这个老家始终感到亲切和自豪。
  1949年8月4日,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程潜和原中国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领导长沙起义,宣告湖南全省解放。我于1949年9月初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安市报名参军。当时颁发的符号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负责人解释:这是长沙起义部队的番号。起义部队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都按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1949年12月1日,长沙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政治委员唐天际。我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下辖217、218、219三个师。改编后,53军进驻湖南省安仁县,进行整训和开荒生产。当年从老部队调来一些连队充实到53军。1950年冬,部队奉命整编,撤销53军军部机关和218师,将其人员充实到217、219师。整编后不久,部队进军广西剿匪,21兵团从湖南移师广西桂林。217师师部驻柳州沙塘,我所在的217师休养所驻沙塘农业试验场,部队进入大山深处剿匪作战。部队一边剿匪,一边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帮助清匪反霸,建立乡村人民政权。第一期剿匪任务进行得很顺利。部队由柳州经南宁进驻广西钦州地区,开展第二期剿匪任务。师部驻小董镇,部队进入十万大山清剿土匪。由于21兵团全体指战员和友邻队部共同努力,英勇作战,广西全境的剿匪任务胜利结束。1951年秋,217师移师广西临桂县两江,这里是李宗仁先生的家乡。师部在此很快盖了一个大礼堂,修了一个大操场,为全师会操之用。当时的口号是“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部队一边训练,一边进行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当阶级教育刚告一段落,部队调迁湖南祁阳县,这里是原四野政治部主任陶铸同志的家乡。1952年春节刚过,传来命令,部队参加荆江分洪工程。毛主席党中央号召:要在当年长江洪水期前完成任务。工期只有三个月。217师承担的荆江分洪工程节制闸的修建任务。工地在湖北省石首县的黄山头。217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三师,下辖7、8、9三个团。参加黄山头节制闸工程施工的除水利3师全体官兵外,还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那时施工没有机械,全是镐刨锹铲,肩扛人抬,钢筋、木材、水泥靠人工用轨道斗车运输。南方的春天雨水较多,给施工带来不便。因为任务紧急,部队进入工地后不分白天黑夜,不管晴天雨天,没有节假日,指挥员、战斗员一同生活,一同战斗,一同挥锹,一同抬土。壮观的劳动场面,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受到当年出席北京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来工地参观时的高度赞扬。梅兰芳先生亲率京剧团到工地慰问,台上锣鼓声震天,京剧名家倾情演唱,可是,台下官兵看着看着很多人不知不觉呼呼大睡起来,因为太累了。毛主席为荆江分洪工程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数万名水利工程部队指战员和数以万计的民工的共同努力下,顽强拼搏,新中国当年最大的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按时胜利完成。之后,水利3师移师湖南津市休整。津市在澧水边上,当年澧水发生洪水,我们虽住在市内,街道都被淹了,所幸只有几天水就消退了。7月中旬领导通知,要我随师防疫队出发南下,具体去什么地方,执行什么任务不知道,只说跟曹丕堂师长打前站。我们从津市坐轮船到武昌,又乘火车到广州,然后乘拖轮到阳江,再乘汽车到徐闻县的海安,在此住了几天,乘机帆船过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在海口市过的1952年的“八一”建军节。我们跟随师长打前站的人从津市到海口,一路车船。大部队坐火车到湘桂线上的黎塘车站下车后步行到海南岛,部队开展了千里行军创“四好”连队的竞赛活动。部队到达海南岛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三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工程第一师,下辖一、二、三团,承担修建海榆中线公路的施工任务。公路一师由北向南施工,公路二师由南向北施工。海南岛解放前,东、南、西三边都有公路通行,唯独岛中间被五指山脉隔断,不通公路。当时国民党的飞机常来骚扰,空投特务。为了巩固海南,加强国防,国家决定修建海榆中线公路。决定用五个公路师的力量抢修海南公路。1952年底调走三个师,只留公路一师和公路二师担负海榆中线施工。海榆中线大部分线路是从原始森林没有人烟的地方通过,没有便道可走,没有民房可住。部队先修便道,以保证部队所需给养和物资运输。随着便道的修通,公路一师师部进驻琼中县的加叉,这里没有村庄,也见不到老百姓,加叉在地图上也找不到这个地名。部队生活一切靠自力更生,自己搭盖工棚,一边安家,一边施工,一边养猪种菜,改善部队生活,增强部队指战员的营养,保证指战员有强壮的体魄投入紧张的施工。1954年春,部队在这里迎来了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中南分团。师部及直属机关和一团全体指战员隆重集会。当师长曹丕堂、政委肖德明等首长陪同代表团来到会场时,军号齐鸣,锣鼓喧天,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肖政委代表全师指战员热烈欢迎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亲人。感谢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全国人民对解放军的关怀和厚爱,保证一定按时保质保量修好公路,报答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全国人民。中南分团团长龙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建立的丰功伟绩,并将毛主席的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和朱总司令的题词“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与巩固国防而努力”的锦旗赠送给公路一师,赠给每个指战员一个一边印有“和平鸽和天安门”图样,一边印有“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字样的搪瓷杯(白底红字很漂亮)。还给每个人一个正面是“五角星、天安门、冲锋枪、麦穗”组成的图案,背面是刻有“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的纪念章。这两件珍贵礼品,我一直珍藏至今。随团来的歌舞团为指战员们作了精彩的慰问演出。公路一师全体指战员,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执行民族政策,海南岛是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山区的少数民族仍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部队施工遇有少数民族村寨的地方,坚持不进村、不入寨、不扰民,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实事好事。当年施工没有机械,全是人工作业,遇有石方,就打眼放炮,指战员们在施工中动脑筋、想办法,开展小改小革,千方百计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战士王坤创造了活钩倒土法,使土方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战士们自己动手编土筐,削扁担,用藤条代替绳索,自己制作工具,千方百计为国家节省资金。指战员们在生活中战胜高温炎热,加强防病防疫。海南岛是疟疾高发地区,在服用预防药的同时,加强防蚊灭蚊工作,千方百计减少疾病发生,保障部队出勤率。五指山区旱马蝗特多,给人们生活带来烦恼,它体态小,简直是无孔不入,草上、树上到处都有。为了防旱马蝗的侵扰,人们进山时扎紧裤脚和袖口,戴上帽子。住房周围三米以内不得有草,经常喷洒消毒液,以防毒蛇、蜈蚣等毒虫侵害人体。
  通过公路一师和二师全体指战员和广大参建民工的共同努力,海榆中线公路于1954年秋胜利完成。195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工程第一师,奉命集体转业交通部。师部机关与参加海榆中线建设的第一工程局合并,在武汉组建第二公路工程局。交通部在广东江门和北京成立了交通干部学校,很多人调入干校学习,少数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送有关院校学文化、学技术进行深造。公路一师集体转业交通建设战线,成为交通部直属公路工程建设和广东、湖北、河南、河北、陕西、北京等省市交通建设与市政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庆祝公路一局五十周年华诞的时候,使我回忆起公路一师的光辉历程,想起为修建海榆中线工程的战友们,想起在毛主席、朱总司令光辉题词的指引下,我们又修建了温州到福鼎、3074、北京郊区、0401等国防公路工程。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题词,将永远激励公路一局人创造佳绩、再创辉煌!
   
                                    (肖伟斌)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