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2014-12-29
|
建优质工程 树品牌形象 展一局雄风
——中交一公局科研综合楼建设侧记
三九严冬,寒风凛冽。在京通快速路双桥出口北侧,一幢醒目的深灰色方形建筑屹立在首都东长安街上,坚毅而挺拔,这就是中交一公局科研综合楼,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世通国际大厦。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每每望去,心中便会涌出股股暖流,因为那是无数中交一公局人的自豪和“家”的归宿,记录着北京建筑分公司这支年轻的队伍青春奋斗的回忆,引领着一局人自强奋进,永争第一的脚步。
中交一公局科研综合楼项目总建筑面积119800平米,是一局成立50多年来自行投资建设的最大单体工民建工程。其中,科研综合楼主楼建筑面积113779.5平方米,附属楼建筑面积6020.48平方米。科研综合楼主楼地上15层,地下车库2层;附属楼地上6层,地下2层。
刚刚组建不久的北京建筑分公司于2012年5月接到局科研综合楼项目的建设任务,以零基础、零业绩的身份,历时2年多时间,勇挑重担,克服困难,于2014年12月12日顺利通过四方验收,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一路走来,荣获了多项荣誉与肯定:多次通过了北京市建委、朝阳区建委、质监站的检查及验收;荣获2013年度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朝阳区“朝阳杯”结构金质奖,以及2012年度“北京市绿色施工安全文明工地”称号;科研综合楼项目党支部被授予“中国交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科研楼李德顺QC小组荣获“北京市第六十三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这一项项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局领导的关注与期许,浸透着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更坚定了建筑公司开拓房建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开启了局转型升级新的历史篇章。
执着的信念:铸就精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北京建筑分公司是在一公局融入性收购北京鑫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现局从国家特级到综合特级资质升级的战略部署下应运而生,而局科研综合楼项目则是承载局重大决策的里程碑式的建筑。因此,保质保量完成局科研综合楼建设任务是建筑公司的重大使命。公司领导班子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尽管面临建筑公司基础薄、底子差的实际情况,仍然提出“铸就精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这一理念,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建一项工程,树一个精品。
公司成立时,人员大部分是公路行业过渡而来,缺乏房建知识经验,因此公司要求员工谦虚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来弥补短板。多次组织施工人员到优秀施工工地学习先进经验,邀请房建专家授课,组织员工积极考取“八大员”岗位证和各类建筑资格证,以此提高业务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秉持“内实外美”的原则,在外形上保证美观,把一局在路桥施工中高等级路桥的质量标准运用到项目管理和施工过程中,使科研楼混凝土外面达到了桥梁梁柱的光洁平滑的程度,技术标准远远高出一般房建项目。在内在功能上达到了“十年不落伍”的技术标准,弱电、音响视频、中央空调、网络覆盖和楼宇自控系统等都充分考虑了未来十年的需求。局科研楼项目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其中,“一种框架柱冬季施工保温装置”的用,有效解决了冬季施工的难题;“一种新型上浮式钢筋吊凳”的应用,使项目在结构施工中有效节约了材料使用……项目在施过程中已获专利4项,工程结束后还将荣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水平,为公司积累了大量房建经验。目前,局科研楼项目正力争获得北京市“竣工长城杯”。
“一公局从60年代住着窝棚、骑着毛驴,用国民党的武器打天下,到现在拥有如此现代化的办公条件,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一位退休的老一局人朴实的话语映射着一公局的沧桑巨变,而局科研楼的建设者们更着实为此感到荣幸与自豪!
不断的探索:质量管理提升,努力降本增效
房建项目相对于传统的公路项目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化,涉及到的项目种类也更繁多。尤其是专业化劳务队伍招标和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占用资金比重较大。因此,公司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公司对专业化劳务分包和物资设备实行统一公开招标制度,加强公司对项目的管控力度,把好源头管理,规范流程,并提高项目部人员的集中招标意识,建立公司整体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其中,局科研楼项目在物资设备采购活动中,集中招标采购39次,参与招投标供应商177家,招投标金额涉及13823.43万元,采购成本降低率达到6%,确保了项目物资设备的质量,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专业劳务队伍分包方面,局科研楼集中招标20项,为公司节约成本1094.6万元,为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培育人才
“以人为本”是项目管理永恒的主题。项目部不仅投入10万元为施工队宿舍专门接通了宽带,冬天还拨专款给民工宿舍安装暖气和热水器,并送去棉帽、棉被;逢年过节还会送去粽子、猪肉、酒或饮料等。春节期间,车票不好买,项目部安排大客车把工人送回老家。这些看似普通的平常事却让员工暖在心里。同时,项目始终把安全当作工程施工的生命线,施工过程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劳动保护用品均落实到位,整个工程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尽管北京建筑分公司员工队伍平均年龄仅为29岁,但他们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表现优异。作为公司组建后的第一个房建类项目,科研楼项目锻炼出了大批房建专业人才。2012年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如坚守在安全岗位始终如一的倪同涛,每天多次辗转在工地兢兢业业的张政哲、孟岩岩、潘志博、逄迪、许二孟,勤奋好学的经营部刘爽、卜松、孟祥涛,严谨细致的材料部秦冠龙、王海滨……现在都已走上其他项目领导岗位,这些优秀的青年人才不仅是建筑公司的骄傲,更是公司新分配大学生的榜样。建筑公司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让青年人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促使员工用实际行动作为回馈,项目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感人事迹:公司“巾帼标兵”——科研楼物资设备部王爱萍,父亲身患癌症,爱人患尿毒症,孩子刚大学毕业,在这样沉重的家庭压力下,依旧坚守岗位,将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项目副经理马兵利的母亲病故时正值市里检查,而老马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处理了后事就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赶回工地,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
不变的追求:树立品牌,开拓市场
当项目经理李德顺接过沉甸甸的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奖杯时,他说道“这份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的确,伴随着局科研综合楼的拔地而起,北京建筑分公司也逐渐走向成熟,这两年多的时光,对于建筑公司所有人来说是那么的厚重,那么的精彩。整个项目从当初的被质疑到今天的被认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而如今的荣耀自豪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感概。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实践、探索和积累,北京建筑分公司对房建施工的质量、安全、经营管理有了一套系统的沉淀,掌握了一定的房建施工技术,建立了良好的外围关系,公司业务领域由2013年单一的五A级写字楼和高速公路房建项目拓展到大型工业场房、安置房、商品房、棚户区改造、铁路站房等领域,从成立初期仅有1个自营型项目发展到现如今拥有10个自营型项目和7个合作型项目的规模,利润突破千万,员工数量也迅速增长到约270人。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作为一公局的新兴房建板块,建筑公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的羽翼还尚未饱满。我们仍要虚怀若谷,向先进的兄弟单位学习,向房建领域内优秀的施工企业学习,秉承“铸就精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的核心理念,誓以高标准、严要求创建一流业绩和精品工程,逐渐打响中交一公局房建品牌,努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以集团“五商中交”为引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局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洪海兰